格式说明
- 下划线 包括的内容,是对应章节的内容梗概。
> blockquote
引用的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 没有下划线的内容,是根据引文的个人引申和感想。
一般来说是引文在前,感想在后。各段感想之间以分割线<hr />
区分。 - 无序列表的内容,是对应章节的时间线整理。很多章节的时间线互相重叠,这在第二卷和第三卷中会更加常见,所以我另外维护了一份总的时间线,笔记全部完成后发布。
内容梗概
从1966年下半年到1967年初,不同政治团体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反对活动(并不见得反对文化大革命本身)。
随着文革的进行,文革的实质内容逐渐被人们认清,或者说文革这条本不存在的路被文革者们走的多了,也就走成了——
- 由毛泽东策划并利用个人威信推行;
- 由林彪和中央文革进行中心化指挥;
- 以红卫兵当中的非权贵子女充当别动队;
- 清洗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权贵(一二把手及其党羽)——
的一场受控且可控的内乱。
以上各条除第一条外,皆有人反对,从上到下各条层次不同,反对者各不相同,下场亦不相同。本章主要介绍者有三:
- 以红卫兵纠察队/“联动”为首的权贵子女。反对寒门子弟成为红卫兵的主导力量,支持“血统论”,反对清洗权贵清洗到自己父母的头上(没清洗到的话就支持领袖~)。“中央文革不要太狂了”,后期甚至打出“刘少奇万岁”的口号~(没错,刘少奇当初是靠吹捧毛泽东思想得势的~)先是1967年1月被取缔,领导人物被逮捕,但是很快就在1967年4月22日由毛泽东亲自下令释放。
- 以遇罗克为代表的远离体制的独立思考者。写作《出身论》等文章反对“血统论”,于1968年1月被逮捕,1970年3月5日被处决,中间两次签发处决令,根据维基百科,第一次处决令的签发人是周恩来。
- 以伊林·迪西和李洪山为代表的自带干粮的文革者。毕竟一脚踢开权贵子女的纠察队不能直接拿血统说事,表面上的罪名是其暴力活动,所以其中很多自带干粮的文革者在这一过程中被“误伤”。他们反对由林彪和中央文革来垄断对文化大革命的解释权,养蛊反噬了属于是。主要分子也于1966年底被公安机关逮捕。
四大名著哪一本写得最好?以前我总以为要在三国和红楼之间选一本,现在才读得出西游记的味道,如来的舅舅大鹏想吃唐僧肉都可以收为护法,老鼠精拜在李天王府下只需要押回天庭发落,但是当孙悟空看到蜘蛛精的所谓后台竟然只是一个蜈蚣精,便放手大战,将蜘蛛精直接打死……
摘抄随想
“血统论”的出处:
“文化大革命”发展到一九六六年七月下旬,各单位的第一二把手以“黑帮”论处似乎已成定论,使得相当数量的“老革命”也受到了冲击。党内残酷斗争的历史使他们不寒而慄。他们的子女也觉得这一切令人窒息。那些尚未成熟的灵魂似乎飘进了无法捉摸的意境。孩子们聚在一起免不了谈论各自家长的光荣历史,谈论如今各自所处的尷尬境界。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在冲动与义愤驱使下,七月二十九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学生中的干部子女,贴出了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下联是“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 “基本如此”。
结合下文
林彪所说的“一个短时期内”实行“刘、邓路线”的人涉及之广是群众所周知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当时中国最高层的领导人物。向刘、邓的挑战无疑是会重重地触伤他们,而这种触伤又必定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属。一直在“文化大革命”中按照毛泽东的指引,走在最前列,自认为“血统就是无比高贵”,“从里到外都红透了”的部分高干子弟,似乎意识到,他们造“资产阶级”的反所铸成的灾难,就要临到自己头上了。他们在政治上突然“清醒”了。
他们的“清醒”为什么要加引号?看他们对反对血统论的言论的态度就可以知道——
坚持“血统论”的人,对有人如此大胆,公开挑战,怒不可遏。他们认为,生就的“红、红、红”是任何外在力量都无法改变的,他们从娘胎里带出来的“革命”是坚不可摧的。即便是当时由于“文化大革命” 一下子从“红五类”跌为“黑七类”的人,虽然表面上有时垂头丧气,不时思考着“龙生龙,凤生凤”可能并非就是真理,但**只要看看过去一直受政治歧视的所谓出身不好的人,会因为《出身论》而抬起头来,要求社会给于平等的待遇时,就更觉得自己由“红”变“黑”无法理解,“自来红”的思想也就变得更加不可遏制。**他们在矛盾的心情中与“出身论”对立,在对立中又坚定了多年形成的信念。虽然“出身论”从理论上对仅仅因为父母突然出了问题而背上“黑几类”包袱的人是一种解放,但实际上,大部分这类人不仅不理解“出身论”,反而变本加厉地批驳它。
大规模系统性迫害和歧视的意义,就在于其使得最最平凡乃至平庸的生活,也成为了一种优待和恩赐。因而哪怕最普通最卑微的社会成员,其反对系统的意见、言论和行动,都存在着让自己的处境更加恶劣的惩罚措施。反过来,一个社会成员只要什么也不做,就自动成为了系统中加害者的一员。于斯浸淫既久,便发自内心地拥护起整个体系。
“铁拳怎么砸到我头上了呢?”这句话的含义丰富。既是“我支持铁拳,铁拳不该砸我”;又是“只要铁拳没砸到我,我就认为铁拳砸人是正义的”;还是“铁拳砸到了我,一定是有什么误会,铁拳是正义的,我也是正义的”;最后“铁拳已经砸过了,再逼逼赖赖恐怕还要再挨一拳,境外势力休想让我递刀子!”
从另一方面说,不推翻整个系统性对反对者的迫害和歧视,指望铁拳砸醒小粉红,是不现实的。指望润学独善其身,润出去之后国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是不明智的。他们昨天喊的出“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今天就敢说“留岛不留人”,毕竟明天是要“赤旗插遍全世界”的。
谭立夫的故事:
北京工业大学三系三年级学生谭力夫,受对联的影响, 思想异常活跃。八月十二日,谭力夫与别人联名貼出了《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当作“全面的”、“策略的”党的阶级路线来推行, 要把它“提炼为政策,上升为本本条条”。
读过这里的“提炼为政策,上升为本本条条”,再去听“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能撒胡椒面”,是不是一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再回去听赵二把手说自己是“二把手”,这个词在他那个年龄段的字典里吗?
八月二十曰, 善于言词的谭力夫在全校集会上,滔滔不绝.一气呵成了数十分钟的闻名全国的讲话。这篇讲话篇幅大,内容庞杂,不仅宣扬了 “血统论”,也道出了不少处于当时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大革命”有复杂感情的青年的某些直觉。他说的“我反正权力还 在手,我就敢骂人;骂完了,我挺着肚子,象无产阶级的样子下台,不能象狗熊一样,不能给无产阶级丢脸”这类话,就包含着复杂的情绪。谭力夫的讲话很快风靡北京,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人用红纸转抄,而且张贴在路人皆过的要道旁。
是不是很有画面感,让人联想到某憨态可掬的迪斯尼卡通形象?
谭力夫讲话后不久,正值北京学生下乡帮助农民秋收劳动。这次劳动就成了贯彻谭力夫讲话中“对黑七类子女要七斗、八斗,斗得背叛了家庭,然后才可能团结”的实验场。非“红五类”出身的人被编在一组,由红卫兵组织自认为最厉害 的同伴带队。带队者每天甩着皮鞭吆喝着他们,用最龌龊的语言辱骂他们,让他们干最脏、最繁重,甚至是力所不及的活。 有的红卫兵还高喊着“自来红万岁!”的口号,不仅剥夺了对立面挂毛泽东像章,唱语录歌,读语录的权利,面且将他们的语录本没收。本来,有没语录本是无所谓的事情,然而,在当时情况下,被打入另册,受人歧视、凌辱,对年少的学生来 说,却是一种痛苦的打击和折磨。更有甚者,是借助农村所谓贫下屮农的力量制造声势,压倒非红五类出身的人。“破四旧”后改名为反修路中学的一位中年女教师,在劳动之余,就被红卫兵和招来的贫下中农在井台旁批斗而引起流产。
政治运动,孕妇流产——【立此存照】TA成为了目前西安疫情中最小的受害者
历史会发生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第二次不知道第一次的存在,所以第二次也算第一次。
谭力夫的讲话对外地的影响就更大了。它一出笼,便被长途电话和航空信件传递到全国各地。从长白山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云贵高原,几乎无处不流传着谭力夫的讲话。以福建省为例,那里的省、市负责人都认为"讲话”写得很好。在省委指使下,在不长的时间里,全省就复制了几十万份“讲话”, 并由新华书店发行到工厂和农村。有的单位规定每天学习讨论四个半小时讲话”,不少人被谭力夫的讲话迷了心窍,纷纷改名叫“力夫”。仅福州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就有五个人易名。
十二月十六日,北京林学院召开了 “批判斗争李洪山之流反革命活动大会” 。十二月十七日,在北京召开了 “全国在京革命派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夺取新的伟大胜利誓师大会”,陈伯达用“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这句话,概括了中央文革即将采取的行动步骤。同日,李洪山被公安机关逮 捕。谭力夫也被扭送公安都。
《“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一节,第112页缺失。根据繁体版补充如下:
简体版111页最后一段如下:
十月二十五日,林彪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大家这两天都清楚了,一条是以刘、邓为代表的路线,是压制群众,反对革命的路线;另一条路线呢,就是毛主席的敢字当头的路线,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路线,也就是
两个繁体版本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不同之处用粗体红字标出。
中国问题研究出版社《中国“文革”十年史》中,接下来的段落是:
党的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路线。一个是群众路线,一个是反群众路线。这就是我们党内两条路线的尖锐的对立。有一个的短时期内,刘、邓的这条路线是取得了一个差不多统治的地位,全国照他们的这条路线执行嘛。可是,归根结底,毛主席的路线总是要胜利的,因为它是真理。” 在林彪所说的“一个短时期内”实行“刘、邓路线”的人涉及之广是群众所周知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当时中国最高层的领导人物。向刘、邓的挑战无疑是会重重地触伤他们,而这种触伤又必定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属。一直在“文化大革命”中按照毛泽东的指引,走在最前列,自认为“血统就是无比高贵”,“从里到外都红透了”的部分高干子弟,似乎意识到,他们造“资产阶级”的反所铸成的灾难,就要临到自己头上了。他们在政治上突然“清醒”了。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北大附中教学二楼的一间会议室里,北大附中、石油附中、清华附中、京工附中、八一学校等海淀区十几所中学的红卫兵组织的负责人秘密酝酿成立了“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接着,他们又在北京市红卫兵中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串联。十二月五日,他们发布了“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今日宣告成立”的宣言,还在北京街头张贴了“热烈欢呼联合行动委员会成立”,“坚决拥护中央军委四位副主席的讲话”,“坚决反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新的表现形式”,“中央文革把我们逼上梁山,我们不得不反”等大标语,“联动”算是正式成立了。
此后接“此时的中国大地,重又掀起了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一段,不见了简体版中此段之前,113页只剩后半段的成立宣言原文。
**本土与世界新修订版《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中:
党的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路线。一个是群众路线,一个是反群众路线。这就是我们党内两条路线的尖锐的对立。有一个的短时期内,刘、邓的这条路线是取得了一个差不多统治的地位,全国照他们的这条路线执行嘛。可是,归根结底,毛主席的路线总是要胜利的,因为它是真理。” 在林彪所说的“一个短时期内”实行“刘、邓路线”的人涉及之广是群众所周知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当时中国最高层的领导人物。向刘、邓的挑战无疑是会重重地触伤他们,而这种触伤又必定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属。一直在“文化大革命”中按照毛泽东的指引,走在最前列,自认为“血统就是无比高贵”,“从里到外都红透了”的部分高干子弟,似乎意识到,他们造“资产阶级”的反所铸成的灾难,就要临到自己头上了。他们在政治上突然“清醒”了。他们意识到,他们父辈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灾难无一不和林彪和中央文革有关。他们中的一些人把林彪和中央文革的作为,称之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新形式”,以“誓死保卫毛主席”为旗帜,起来斗争。11月27日,在北京大学附中,他们秘密酝酿成立了“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接着,他们以北京市红卫兵东城区纠察队、西城区纠察队、海淀区纠察队为主体,在最早的红卫兵,亦即他们称之为“老红卫兵”中串联活动。12月5日,他们发布了“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今日宣告成立”的宣言**:**
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今日宣告成立。
本委员会誓死忠于党、忠于毛主席,为了粉碎一切违反毛泽东思想的行为,时刻准备施行必要的行动。 继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之后,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新形式乃是针对当前运动的最大威胁,它威胁这革命群众血汗换得的胜利果实,它将使群众重新回到被专政、被压迫的地位,它将夺取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权利。它将使千百万人头落地,它将使历史车轮倒转。 它,威胁着我们!
只有一条道路拉队伍来,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先做,革命的果实需要自己去保卫,自己革命的权力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保卫十六条,保卫我们自己的总司令部党中央,保卫保卫我们伟大的统帅毛主席!
我们宣誓:誓死捍卫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彻底批判一切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保证无产阶级铁打的江山永不变色!
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无产阶级专政万岁!
誓死保卫党中央!
誓死保卫毛主席!
誓死保卫毛泽东思想!
这一天,他们在北京城穿街越巷,张贴标语,其中有:“坚决拥护中央军委四位副主席的讲话”、“坚决反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新的表现形式”、“中央文革把我们逼上梁山,我们不得不反”等,以高干子弟为核心的“联动”组织算是正式成立了。
时间线
- 1966年7月29日
- “文化大革命”发展到一九六六年七月下旬,各单位的第一二把手以“黑帮”论处似乎已成定论。他们的子女也觉得这一切令人窒息。在冲动与义愤驱使下,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学生中的干部子女,贴出了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下联是“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辩论的结果是,写对联的一方坚持己见,并将对联称作了“鬼见愁”。【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1966年8月1日
- 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的学生把对联贴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北京主要髙等院校。以“血统论”为基础的对联,开始在北京传播开来了。凡是校园内出现“鬼见愁”对联的,相互对立的学生都发生了激烈的辩论。这一辩论往往持续到午夜十二时之后。【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1966年8月2日
- 凌晨,陈伯达接见辩论双方的代表,指出,对联“不全面”,并建议改为“父母革命儿接班,父母反动儿背叛,理应如此。”【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下午,北航附中组织了近千人到清华大学游行,不停地呼喊着“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从而导致了清华园内一场因对联引起的互不相让、针锋相对的辩论。【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在数千年封建传统影响下本来就隐藏着“血统论”的思想的学生中,开始酝酿着成立工农革干子弟协会。不久,以清华,北大等院校为开端,掀起了成立“贫协”的风潮。不少学校以出身为标准将人群分成两大主要派別。【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1966年8月4日
- 对联是对子女高低贵贱的比较。然而,对对联的宣传起了使高贵子女的父母更加英雄、更加光荣的作用。这无疑干扰了“文化大革命”的既定目标。为此,中央文革立即干预了组织‘‘贫协”的活动。八月四日,江青在北大指出,“我怀疑又有什么人在叫你们上当了”,她要大家团结起来,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1966年8月5日
- 对组织“贫协”活动一事,八月五日凌晨,周恩来在清华大学指出,“贫协”不是“我们党在学校的政策”。【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1966年8月6日
- 受对联影响的一些北京中学生,在夭桥剧场召开辩论对联大会。中央文革的康生、江青等前注参加。讲台始终为支持对联的“革命小将”占据着。那些耀武扬威的表演,虽然激起了不少与会者由心底产生的厌恶感,然而,这种封建的“血统论”思想却得以在大庭广众之中极度宣扬。当中学生簇拥着“血统论”中最高贵的人的夫人江青,要她表示意见时,她一再重复对联刚刚出世时陈伯达提出的建议,即把对联改为“父母革命儿接班,父母反动儿背叛,理应如此”。【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1966年8月12日
- 北京工业大学三系三年级学生谭力夫,与别人联名贴出了《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当作“全面的”、“策略的”党的阶级路线来推行,要把它“提炼为政策,上升为本本条条”同一日,北京铁道学院出现了一张与谭力夫大字报只字不差的大字报,只是落款处将“工大”改为“我院”。【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1966年8月18日
- 代表毛泽东的江青看出了对联中的“英雄”包括着相当数量的“文化大革命”的对象,因此站在了劝说红卫兵放弃对联观点的立场上;另一方面,毛泽东为了达到“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个目的——打倒刘少奇,偏动了无知的青年学生组织红卫兵,利用他们盲目崇拜,容易冲动、狂热的特点去为他冲锋陷阵。而红卫兵原则上是由“红五类”出身的人组成的,是一种带有浓厚“血统论”色彩的组织。毛泽东的“八·一八”大规模接见红卫兵的活动,不仅显示了毛泽东对红卫兵运动的支持,也包含了对“血统论”的支持。【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1966年8月20日
- 从表面上看,毛泽东的举动和江青对待对联的看法有某些不吻合之处,这就导致了在北工大连续两天发生了强撕《江青在天桥剧场对红卫兵的讲话》的大字报的事情,并引致了北工大校园内宣传“血统论”的一次又一次的浪潮。【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善于言词的谭力夫在全校集会上,滔滔不绝,一气呵成了数十分钟的闻名全国的讲话。这篇讲话篇幅大,内容庞杂,不仅宣扬了“血统论”,也道出了不少处于当时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大革命”有复杂感情的青年的某些直觉。他说的“我反正权力还在手,我就敢骂人。骂完了,我挺着肚子,象无产阶级的样子下台,不能象狗熊一样,不能给无产阶级丢脸”这类话,就包含着复杂的情绪。【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谭力夫讲话一出笼,便被长途电话和航空信件传递到全国各地。福建省、市负责人都认为"讲话”写得很好。在省委指使下,在不长的时间里,全省就复制了几十万份“讲话”,并由新华书店发行到工厂和农村。有的单位规定每天学习讨论四个半小时“讲话”,不少人被谭力夫的讲话迷了心窍,纷纷改名叫“力夫”。仅福州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就有五个人易名。【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一部分人狂热吹捧谭力夫讲话之后,以出身定一切的风越刮越猛。上火车、汽车要报出身,进商店、旅店要报出身,到医院就医也要报出身。出身不好的人,“理”当拒之门外。那些既不会戴上红卫兵的箍去唬人,又不会说假话去骗人的人成了最悲惨的牺牲品。不少人当他说出自己是地主或资本家出身,被骂做“狗崽子”后,只能拖着沉重的病体,离开医院,咬牙抗病,甚至赔出生命。不过,大多数年轻力壮的非红五类出身的人对谭力夫讲话从心底里生出反感,而在上下班乘坐公共汽车时,大吼一声“工人”,便畅行无阻了。【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1966年8月下旬
- 在一段时间里,非“红五类”出身的学生被红卫兵集中在一起看报、学文件、上厕所都要向“红卫兵看守”请假,回来稍迟一步,便不是遭白眼,就是遭训斥。【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也有极个别出身“黑五类”的人明明被骂为“狗崽子”、“混蛋”却还舔着脸去跟红卫兵拉近乎,以便讨得红卫兵的青睐,夹在红卫兵中作为“专政”非红五类出身的人的打手。此间,北京第二医学院替出现过一张题为《飞出了一只白乌鸦》的大字报,便是对那些出身“黑五类”的红卫兵打手的尖刻讽剌。【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谭力夫讲话后不久,正值北京学生下乡帮助农民秋收劳动。这次劳动就成了贯彻谭力夫讲话中“对黑七类子女要七斗、八斗,斗得背叛了家庭,然后才可能团结”的实验场。非“红五类”出身的人被编在一组,由红卫兵组织自认为最厉害的同伴带队。带队者每天甩着皮鞭吆喝着他们,用最龌龊的语言辱骂他们,让他们干最脏、最繁重,甚至是力所不及的活。有的红卫兵还高喊着“自来红万岁!”的口号,不仅剥夺了对立面挂毛泽东像章,唱语录歌,读语录的抆利,面且将他们的语录本没收。更有甚者,是借助农村所谓贫下中农的力量制造声势,压倒非红五类出身的人。【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破四旧”后改名为反修路中学的一位中年女教师,在劳动之余,就被红卫兵和招来的贫下中农在井台旁批斗而引起流产。【1.7.围绕着对联的讨论】
- 1966年9月10日
- 林彪在军事院校负责人会议上讲话。“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那么多,读不完,他们离我们又太远。在马克思列宁的经典著作中,我们要百分之九十九地学习毛泽东著作”、“毛主席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高得多”、“有人说《资本论》是理论的基本阵地,其实《资本论》只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问题,我们国家资本主义已经打倒了;现在是社会主义的规律问题。”【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9月13日
- 北师大“井冈山战斗团”贴出致筹委会的公开信把谭力夫的讲话认作是“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大毒草”,应当“立即收回”。以此开始,拉开了批判谭力夫讲话的序幕。【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6年9月15日
- 北工大“东方红”、北师大“井冈山”以及首都十几所高等院校召开串眹会,成立了“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捍卫毛泽东思想,捍卫‘十六条’联委会”以便对谭力夫的讲话进行“更深入的批判”。北京的中学红卫兵也串联在一起,公开批判“血统论”。【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6年10月12日
- 北京广播学院毛泽东主义红卫兵“险峰”贴出《中央文革小组必须来我院检查》的大字报,认为,陈伯达、康生、江青等人前一阶段在广播学院所做的某些事情,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不符合十六条。【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0月25日
- 林彪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大家这两天都清楚了,一条是以刘、邓为代表的路线,是压制群众,反对革命的路线;另一条路线呢,就是毛主席的敢字当头的路线,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路线,也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路线。一个是群众路线,一个是反群众路线。这就是我们党内两条路线的尖锐的对立。有一个的短时期内,刘、邓的这条路线是取得了一个差不多统治的地位,全国照他们的这条路线执行嘛。可是,归根结底,毛主席的路线总是要胜利的,因为它是真理。”【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6年11月12日
- 戚本禹对红卫兵二司代表讲话,讲话内容未见于本书。【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属于红卫兵第二司令部的北京矿业学院首都红卫兵总部联合了十几个院校的红卫兵组织组成“批判戚本禹联络站”,准备对戚本禹十一月十二日对二司代表的讲话“进行彻底批判”。矿业学院红卫兵“红色游击队”在北京城里贴出“戚本禹十一月十二日的讲话是反毛泽东思想的”,“我们坚决要求和阵伯达同志辩论”等大标语。北京林学院校园里还出现了“刘少奇万岁”的标语。【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1月15日
- 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伊林·涤西,用《给林彪同志的一封公开信》的形式,对林彪的许多极端言论进行了批驳,清晨七时左右张贴在清华大学。【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伊林·涤西大字报当即被看为“毒草”,“反革命”大字报,为了“防止流毒更广”而在当天下午被斯毁。【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1月18日
- 伊林·涤西为了宣传自己的观点,将公开信印成传单四处散发。【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1月24日
- 北京航空学院红卫兵“八一纵队”和“八一野战团”贴出《一问中央文革小组》大字报。对中央文革小组支持少数派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却没有注意团结其它学生,甚而扩大了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学生中的矛盾的做法提出了质问。【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1月27日
- 在北大附中教学二楼的一间会议室里,北大附中、石油附中、清华附中、京工附中、八一学校等海淀区十几所中学的红卫兵组织的负责人秘密酝酿成立了“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接着,他们以北京市红卫兵东城区纠察队、西城区纠察队、海淀区纠察队为主体,在最早的红卫兵,亦即他们称之为“老红卫兵”中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串联。【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北京林学院学生李洪山针对中央文革小組贴出过大字报。【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1月29日
- 北京航空学院红卫兵“八一纵队”和“八一野战团”贴出《二问中央文革小组》大字报。对中央文革小组支持少数派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却没有注意团结其它学生,甚而扩大了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学生中的矛盾的做法提出了质问。【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1月30日
- 北京林学院学生李洪山又贴出《踢开中央文革小组自己起来闹革命》的大标语。【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2月
- 由遇罗克撰写的,署名“家庭出身问题砑究小组”的油印材料《出身论》张贴在北京的许多公共场所,与“血统论”针锋相对。【1.7.遇罗克与《出身论》】
- 1966年12月1日
- 北京林学院和外地串联学生联合提出与李洪山辩论。在辩论会上,李洪山赞同谭力夫说的,“主席二十年代的,你拿到六十年代硬套,那怎么行”的看法,对中央文革小组作为“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机构却没有经过群众选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各学校组成群众组织,“搞的四分五裂”也是中央文革小组造成的。【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2月2日
- 北京航空学院红卫兵“八一纵队”和“八一野战团”贴出《也问中央文革小组》大字报。对中央文革小组支持少数派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却没有注意团结其它学生,甚而扩大了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学生中的矛盾的做法提出了质问。【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接连数日,北京钢铁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矿业学院等校的各种红卫兵組织贴出《甩开中央文革自己闹革命》、《给中央文革小组的一封信》,《踢开中央文革,紧跟毛主席闹革命》、《看中央文革小組在文化革命中执行了一条什么路线》、《中央文革小组的错误路线必须批判》、《陈伯达必须给打成修正主义红卫兵的各红卫兵组织平反》、《坚决罢掉关锋、戚本禹的官》、《誓死揪出毛主席身边的真正的资产阶级阴谋分子》、《给毛主席的一封公开信》的大字拫、大标语,对中央文革小组主要成员陈伯达、关锋、戚本禹等人的所做所为提出了质问。天安门城楼两侧观礼台上,还出现了《中央文革小组执行的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大标语,矛头直接指向林彪和中央文革小组。【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2月4日
- 在中央文革小组直接操纵下,北京三司红卫兵举行了“一二·四大反击”,他们在天安门广场四周貼满了《向资产阶级反动雎线猛烈开火》、《打垮阶级敌人的新反扑》等巨幅标语,观礼台上还貼出了《誓死保卫毛主席》、《坚决拥护中央文革小组的正确领导》等醒人眼目的大横标。同时,他们开动宣传车在全市游说,用高音喇叭呼喊着“誓死保卫毛主席”、“誓死保卫林副主席”、“誓死保卫中央文革小组”等口号。【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2月5日
- “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今日宣告成立”的宣言发布,以高干子弟为核心的“联动”组织算是正式成立了。【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联动”在北京城穿街越巷,张贴标语,其中有:“坚决拥护中央军委四位副主席的讲话”、“坚决反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新的表现形式”、“中央文革把我们逼上梁山,我们不得不反”等。【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6年12月12日
- 《红旗》杂志一九六六年第十五期发表《夺取新的胜利》的社论,提出了“斗争的矛头对准什么,这是个大是大非问题”。【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2月13日2时
- 江青在国务院龙门接见去《红旗》杂志社贺喜的群众时说:“没有无产阶级专政,就没有大民主”。【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2月14日
- 陈伯达、江青,康生等与三司、北航“红旗”等单位代表座谈,康生讲,“对反革命分子实行严厉镇压,这是最大的民主,……李洪山就是反革命小头目。”“攻击林总是否叫群众?凡是反对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就是反革命,他们不是群众,是群众的敌人,是他们与群众作斗争,对中央文革的态度是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江青则附和道:“别忘了咱们是无产阶级专政。”【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2月16日
- 北京林学院召开了“批判斗争李洪山之流反革命活动大会”。【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誓师大会批判了对联《鬼见愁》,对北京红卫兵纠察队的许多过火的武力行动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决定解散纠察队。会后,对纠察队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捣毁了它们的据点,严惩了“首恶分子”。作为联动核心的纠察队受到了致命的摧毁。【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当晚,联动成员集合在一起,冲击了抓了人的公安部,同时,与和他们直接对抗的三司红卫兵发生了纠缠不休的冲突。【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6年12月17日
- 誓师大会上,陈伯达用“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这句话,概括了中央文革即将采取的行动步骤。【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李洪山被公安机关逮捕。谭力夫也被扭送公安部。【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清华、北师大、北大、北京地质学院等许多院校多次举行大会,批判斗争李洪山、伊林·涤西及支持或为他们辩护的学生,而其中的首要人物都先后被公安机关逮捕。【1.7.伊林·涤西和李洪山对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批判】
- 1966年12月26日
- 联动在北京展览馆召幵“破私立公誓师大会”,对中央文革的一些非常做法提出了异议,喊出了“中央文革某些人不要太狂了”,“坚决批判中央文革某些人为首的新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反对纵容、支持、鼓励反革军、革干子弟的行为”,“坚决打倒镇压中学运动的刽子手三司”,“沉默就是死亡,战斗就是生存”等口号。【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会后,他们在全市各处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讥讽“江青太狂了”,提出要“打一打关锋、戚本禹,吓一吓胨伯达”,“踢开中央文革”,“掀出三司后台,枪毙三司后台”。【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6年12月28日
- “联合行动委员会”组织力量冲击公安部,要求释放被捕人员。【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6年12月31日
- “联合行动委员会”第二次组织力量冲击公安部,要求释放被捕人员。【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1月1日
- 部分联动成员以中共中央,中共北京市委革干子弟,国务院、人大常委革干子弟,中国人民解放军帅、将、校革干子弟,中共中央革委、国防部革干子弟,十六省省市委革干、部分子弟联合行动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了中央秘字003,中央、北京党政军干部子弟(女)联合行动委员会通告。【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1月4日
- 中学红卫兵组织与联动在北京展览馆召开辩论大会,对联动进行了无情的批判。【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1月6日
- 中学红卫兵组织与联动辩论大会后,联动对公安部发起的第一次攻势,并喊出了“刘少奇万岁!”的口号。【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联动成员在无法发泄的情绪下,臂戴袖章,骑着自行车疾驰在大街小巷,高喊“打倒三司”、“油煎江青”等口号。“联动”怀着对“文化大革命”使他们父辈遭受迫害的仇恨,把矛头指向江青和中央文革的同时,竭力发泄他们的愤怒之情,在高干子弟集中的学校,由于与对立面发生冲突,图书被撕毁,教学仪器标本被砸坏,桌椅扳凳被拆卸,甚至以各类物资筑营建垒,作为互相动武的工事。苦闷之际,他们或是吃喝玩乐,或是结伙去捣毁与之对立的组织。【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1月7日
- 中学红卫兵组织与联动辩论大会后,联动对公安部发起的第二次攻势。【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1月11日
- 中学红卫兵组织与联动辩论大会后,联动对公安部发起的第三次攻势。【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1月17日
- 谢富治指出,“公安部要保护左派,反击右派,镇压反革命。例如‘联合行动委员会’‘西安红色恐怖队’,这些组织是反动的,头头是反革命。”【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1月21日
- 以中学红卫兵为主,在北京召开了“彻底批判联动大会”,接着,联动设在北京一〇一中学、北京工业学院附中、北京石油学院附中、北师大附中、人大附中、十一学校 、八一学校等“联动据点”先后被摧毁,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联动力量也先后被镇压,联动的头头遭到逮捕。【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1月28日
- 北京四中学生牟志京、王建复等人,为《出身论》的正义论断和严密论证深深折服,他们按照油印稿上的联系地址找到了作者,决定以“首都中学生革命造反司令部”的名义办一份《中学文革报》,全文刊载《出身论》。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八日,刊有《出身论》的《中学文革报》创刊号公开出版发行了。笫一次印刷三万份的小报,一抢而空,接着重印六万份,又一抢而光。《中学文革报》一共出了四至五期,先后登载了遇罗克写的《谈纯》、《联动的骚乱说明了什么》等多篇文章,对“血统论”做了系统的一针见血的批判。【1.7.遇罗克与《出身论》】
- 1967年1月31日
- 《红旗》杂志一九六七年第三期《论无产阶级荜命派的夺权斗争》的社论中明确指出:联动是反革命组织,“对于反革命组织,要坚决消灭。对于反革命分子,要毫不迟疑地实行法律制裁!”从而掀起了整个社会对联动进行大围剿的浪潮。【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3月8日
- 首都大专院校红代会举办了“摧毁反革命组织‘联动,展览会”。陈伯达、康生、谢富治、关锋、戚本禹、陈永贵等高级领导人先后参观了展览并讲了话。各机关、学校、群众组织也纷纷前往参观。社会上广泛掀起了批判联动思潮的活动。【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联动成员对故弄玄虚的“摧毁反革命組织‘联动'展览会”不满,三月八日后,联动成员多次冲击了展览会。【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3月18日
- 部分联动分子贴出三张大字报,认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如同“黑暗的旧社会”,质问“社会向何处去”,“党向何处去”,并且表示,“跌倒了,就站起来”,再继续干。在北京一〇一中学里,一百余名联动分子降下国旗,升起"老红卫兵”的旗帜,而且降半旗;在校园里,还到处张贴“联动万岁”、“联动永存”等大标语。在这前前后后,北京三十一中学出现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绝对如此”的对联。"永远压不倒联动”、“打倒谢富治”、“火烧江青”、“炮轰公安局”等标语在北京不少学校里散见,还出现了“毛主席正确不正确,十年以后见”之类的标语。【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4月22日
- 为了平衡各种势力,毛泽东亲自下令:释放联动分子。在中央文革小组接见之后,一百余名被关押的联动分子被释放出来了。【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虽然中央文革在接见释放的联动分子时重申了当时一直公开宣传的联动是反动组织,它的思潮要批判这个命题,但是联动分子却认定,中央文革下令逮捕,不是失败也是失策,因此更加大胆,更加用各种方式显示他们的力量。他们每天在天安门广场骑车飞奔,髙呼口号。不少学校的联动成员还召开了 “老红卫兵新生大会”,并参与中学生中势均力敌的“四、三”“四、四”两大派斗争。【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5月初
- 全市联动成员串联在一起,与北京二十八中的对立派发生武斗,占领北京二十八中学三天之久,还在全市搜捕与之对立的人。失而复得的自由使他们用各种方式发泄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仇恨。他们高喊“把狗崽子斩尽杀绝!叫你们永世不得翻身!叫你们尸体堆成山,血流成河,要杀尽你们这些狗崽子!”“狗崽子靠边站,红五类要掌权!”联动在这时无法把矛头直接对准中央文革,因而,一切出身不好的“狗崽子”成了他们发泄仇恨的对象。【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7年5月29日
- 当北京部分红卫兵举行集会纪念这个日子时,在天安门广场上,以联动为核心的老红卫兵召开了一个“红卫兵万岁”大会,并与对立派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也是联动有组织的大规模活动的最后一次高峰。【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8年1月5日
- 遇罗克以“恶毒攻击”和“组织反革命集团”的罪名而遭逮捕。由于受《出身论》感动而与遇罗克有联系的人都被定为遇罗克反革命集团的成员遭受迫害。【1.7.遇罗克与《出身论》】
- 1968年春夏之后
- 在一片批判的声浪中,联动组织松散了。然而,北京石油学院附中,北京地质学院附中地下室仍设有联动的联络站,虽然处境十分因窘,却也一直持续到一九六八年春夏之后。【1.7.“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纲领】
- 1968年6月6日
- 受《出身论》影响,珍藏并宣传《出身论》,又公开提出十八个问题向中央文革康生、江青及林彪挑战的北京地质学院附中的女学生郑哓舟也身陷囹圄,于一九六八年六月六日惨死在狱中。【1.7.遇罗克与《出身论》】
- 1970年3月5日
- 经过多次批斗、公审,遇罗克于一九七〇年三月五日被处决。【1.7.遇罗克与《出身论》】
- 1980年开始
- 一九八〇年,为《出身论》的作者平反昭雪。【1.7.遇罗克与《出身论》】
回到本系列的目录:.pdf | 高皋、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