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年轻,迄今为止“只有”8 篇论文。
- 葱岭以西的亚洲人(?也可能只是亚裔)
- 本世纪 10 年代中期本科毕业,美国某州立大学,分子、细胞、发育生物学专业
- 4 年博士,英国顶尖学府,病理学专业
- 5 年博后,美国西海岸生物学名校
- 进入终身教职序列不久,东部某留子梦校
相对年轻,迄今为止“只有”8 篇论文。本科期间没有论文(松了一口气);博士期间混了 2 篇后排作者(其中一篇还是入学当年就混上了,叹气),2 篇一作,等一下,在他博士毕业 3 年后仍有一篇博士组的一作,一共 3 篇;在博后期间就已经成为通讯作者了,迄今 3 篇。
上面最后一句话就可以看出来,他在博后期间就已经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了。这一点从他个人网站的荣誉栏也能看出来,从本科中段以后各种奖学金就没停过。一路下来文章发表几乎没有断档,作者名单动辄 5-10 人,顺利得离谱,他们实验室不需要施工的吗? 破案了,进入当前单位之后还没有文章,最近的文章依然是博后期间的。

上篇文章提到了生物系统中的计算,和计算机中的时钟,这回就要聊生物系统中的时钟了,巧了吗这不是。
f1da 是做实验的,博士期间的实验对象是果蝇【可能只有细胞而非整个生物体,没仔细看】,研究中心粒相关的生物过程。中心粒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位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植物)/星射线(动物),后者牵引染色体离开赤道面前往两侧,之后子细胞成型。
博后至今的研究转向细胞周期的调节,除了经典的 CDK/cyclin 复合体,还有更新颖的机制。用转盘共聚焦显微镜 (spinning disk confocal)、电子显微镜观察微注射过的果蝇、斑马鱼胚胎,还用用超结构扩张显微术 (Ultrastructural Expansion Microscopy) 观察固定了的 S. arctica 细胞。

细胞周期 (cell cycle) 和生物钟 (circadian clock) 不是 一回事——
细胞周期是 2001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主题,授予 Leland H. Hartwell(1970 - 1971 年发现出芽酵母的 cdc 基因)、 R. Timothy (Tim) Hunt(1982 年发现海胆 cyclin)、Paul M. Nurse(1976 年发现分裂酵母的 cdc2 基因)
生物钟是 2017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主题,授予 Jeffrey Connor Hall, Michael Morris Rosbash, and Michael Warren Young 三人,奖励的是 1984 年克隆果蝇周期基因 (per)、1990 年生物钟 (circadian clock) 的转录翻译负反馈回路的概念、1998 年发现果蝇周期基因 (cyc) 和时钟基因 (clk)。基因 cyc 的表达产物是 CYCLE,不是cyclin。
本文收录于以下合集: